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信息

萧山教育受邀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推进会上交流经验

信息来源:发展研究部 撰稿人:俞峰波、任向红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2-07-11 09:30

7月8日,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业务工作推进会举行。会议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由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会议主会场设在首都师范大学,全国各实验区设分会场。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致辞,表示实验区工作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开展,创新机制、扎实实验、加强交流,助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助力国家教育信息化,书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优秀答卷。

北京海淀区、上海黄浦区、福州鼓楼区、徐州云龙区、杭州萧山区、安徽蚌埠市、宁夏银川市、山东淄博市等八个实验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代表各实验区作案例分享,体现了不同的区域实情,也贡献了各自的实验成果。

萧山区作为受邀的八个实验区代表之一,在会上作实验区案例分享。萧山区自创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以来,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萧山建设美好教育的“一号工程”,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生态优化,实验区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和标志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萧山标识的数智新场景、工作新机制和教学新模式。在实践中,萧山构建创新教育新样态,创新创先萧山“365模式”,即打造“三大场景”,创新教学新空间;铺设“六条跑道”,构建工作新机制;搭建“五个平台”,释放示范新效应。通过“365模式”,打开空间开发利用新局面,用“人工智能”创新思维,用“网络空间”个性学习,用“新型空间”提质增效,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变革。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实验区专家组组长李有增作实验区工作推进报告,总结了不同实验区的五种工作模式,也指出在教育智能化转型中出现的问题,点赞了萧山实验区的成功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处处长张权代表吕玉刚司长,对参与实验区工作的专家、老师们表示感谢,并作题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与趋势》的专题报告。会上,还安排了内容丰富的专家报告,全面总结了实验区开展工作的情况,规范了实验工作的路径,指明了今后实验工作的方向。

我省杭州市上城区、杭州市萧山区、嘉兴市嘉善县、金华东阳市、衢州市柯城区、台州市三门县六个实验区以线下集中学习的方式参加会议。各实验区分别要求,项目单位要结合实验区推进会要求,对验区工作进行深入总结,提炼有效模式,持续推进实验区工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