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两项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项目验收
日前,中央电化教育馆发布了《关于公布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电馆〔2021〕51号),其中,我省两个项目经过项目答辩和专家审核等程序,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并被认定为“优秀”等级。两个项目分别为由浙江工商大学牵头负责的“浙江省高校通识教育学习共同体项目”,由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牵头负责的“‘STEAM+生态’学习实践共同体项目”。
“浙江省高校通识教育学习共同体项目”由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八所高校共同完成。项目实施期间,共同体高校携手创建了浙江省高校通识教育学习共同体在线学习平台,顺利开展了校际通识课选修、经典阅读、电影赏析、通识教育讲座、通识素养测评、通识教育游学等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建成了20门在线校际通识选修课,100个学习社区,100部经典阅读图书,100部经典电影赏析,开展了50次通识教育在线讲座,完成了多角度、多维度的通识素养测评报告等。该项目完善了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拓展了各高校通识教育资源,实现了新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教学模式的新变革,加强了浙江省高校通识教育的沟通与交流。截至目前,浙江省高校通识教育学习共同体项目参与学生人数过万,项目活动曾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STEAM+生态’学习实践共同体项目”由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联合湖州市相关学校和四川省青川市相关学校共12个单位,组建了跨学段多区域的“STEAM+生态”学习实践共同体。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共同体积极开展资源建设和共享,组织了多样化的共同体活动,项目成果呈现四个亮点:一是形成了STEAM教育生态圈,以学习实践共同体为核心,组建了由学校、行政、企业、高校和科研等机构组成的社会资源系统;二是建立了共同体项目实施的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提炼了区域推进STEAM教育的策略和项目实施路径;三是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四是形成了在区域内具有推广价值的应用成果。
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旨在围绕某一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由区域、学校等不同成员单位组织共同开展实践和研究,探索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长效机制,发挥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2019年度,全国共确定了20个教学应用共同体,本次认定为“优秀”等级的项目共有7个,我省获定“优秀”项目数位列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