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江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信息来源: 省教育技术中心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20- 08- 10 19: 07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名单。其中,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杭州市萧山区、嘉兴市嘉善县、金华市东阳市、衢州市柯城区、台州市三门县等六县(市、区)榜上有名,我省入选数量与上海、山东并列全国第一。

据悉,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2019年10月,教育部启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推荐遴选工作。实验周期一般为3年,实验区要求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前提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坚持育人为本、聚焦课堂改革、加强实践研究、注重统筹规划”为原则,围绕“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信息化融合应用、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区域信息化融合创新机制探索、‘互联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成长路径”等某个或几个方面积极实践,探索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支撑下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教与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教与学方式,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杭州市上城区:技术赋能教学改革,融合促进全面育人

近年来,上城区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智慧课堂取得新突破,全面推广基于学生数据的精准教学,实施思维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以STEM为突破口推进项目化学习,依托区域学习中心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育资源供给取得新进展,实现创客、人工智能与STEM教育全覆盖,建有19个名师工作室、7个主题特色工作室和15个学科工作室,以“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师生信息素养有新提升,成立“上城区中小学创客教育联盟”,开展创客普及教育,举办教师、教育技术专职人员、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数字教育环境有新变化,全区校园网无线覆盖率100%,建有8所数字校园示范创建校、26所市智慧教育示范校。

通过实验区建设,上城区将着力构建智慧教育支撑体系,以“技术支持的思维课堂”和“互联网+学习中心”为工作重心,实施“基于AI技术的的精准学习、覆盖全程的数字化综合评价、基于跨校选课的混合式学习、基于智能场馆的体验式学习、STEM项目化学习推广”等9个项目,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杭州市萧山区:实现“五化三全一大”,打造萧山“美好教育”

近3年,萧山教学改革和智慧教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萧山教育全面步入“智慧教育”新时代。启动实施智慧教育大数据项目,建有26所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初步构建智慧教育大数据区域生态体系。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以及高新企业组建“美好教育联盟”,合作建设“智慧教育资源库”,按照市场运营机制,建设大数据计算、开发和应用平台,促进数字资源供给方式变革。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14所中学开展大数据精准教学,50余所中小学校配置200余个智慧课堂系统,开设专递课堂,实现教学过程和成果的精准化分析与教育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实施“创客教育”,80所学校建设3D创客实验室,并将3D创客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表,开展常态化教学。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推出3D打印、STEAM教育和“互联网+视野下的学校治理”校长培训等特色项目,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通过实验区建设,萧山区将着力实施“区域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区域普惠教育提升工程、区域创客教育提升工程、区域教育治理提升工程、区域混合式研修提升工程”五大工程,倾力打造“五化三全一大”的智慧教育新范式和教学改革新模式,到2022年,基本建成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智慧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实现教与学方式普遍优化,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智能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增强人民群众对更多美好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嘉兴市嘉善县:信息化推进区域学教方式生态绿色发展

自2011年以来,嘉善县以信息技术支持下“‘导学’方式的区域性变革与实践”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区域育人模式改革,探索形成了“521”智慧教育教学改革经验。“5”,即推进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变革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五大行动”,具体包括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行动,建设嘉善空中课堂,开展“互联网+教育”下的集聚名优骨干教师教学智慧的同步课堂和名师、名校课堂等形式的网络课堂教学探索;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建设嘉善县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师和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全覆盖,15名教师获评省级“精品教学空间”,35名教师获评省级“特色教学空间”;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引领行动,培育县域3所混合式教学实验学校、10所STEAM教育实验学校、6所创客教育实验学校;开展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行动,实施人工智能信息学火种计划,确定覆盖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学段的种子学校11所;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融合行动,开展城乡同步课堂217节、教师网络研修143次,惠及9所学校的全体教师及2-7年级的所有学生。“2”,即聚焦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学科教学和学校两大课改模式集群——区域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集群、基于学校特色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导学”项目集群。“1”,即搭建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一个高端课堂教学展示平台——嘉善课博会,目前已连续举办7年,成为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推动教学改革、聚力教师发展的县域品牌。同时,嘉善县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形势下学校精准教学改革研究,培育1所省级精准教学项目实验学校、5所市级“精准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项目学校、12所县级精准教学实验学校。打造“云—网—端”一体化的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校园主要教学活动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普通教室互动多媒体全覆盖、校校建有录播教室、县级智慧校园全覆盖,建有12所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1所省级数字校园、1所全国校园影视实验学校、1所中央电教馆“教育云规模化学科应用支持服务模式研究”项目优秀实验学校。

通过实验区建设,嘉善县将以实施“信息化融合教学改革模式提升工程、信息化支撑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提质工程、空中课堂名师课堂提优工程、‘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提效工程”四大工程为抓手,开展“创新实施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融合发展行动、基于精准测评下作业评价改革提质行动”等13个行动,探索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支撑下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教与学模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金华市东阳市:以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突破口,打造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示范区

近年来,东阳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育均衡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持续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建成万兆主干、千兆到校的宽带网络,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中小学主要办公和学习场所,录播教室普及率达67.9%,创新实验室普及率达62%,中小学班级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一体机实现全覆盖。提升教师素养,完成536名校长信息化领导培训、1143名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培训、370名技术人员专用技术培训、215名教科研骨干的云环境下教研实践培训、4480名教师教育技术中级培训、1639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遵循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学校空间联动家长空间、资源应用推动空间应用的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空间应用新模式,全市公办中小学校空间开通率100%,90%以上中小学教师能应用网络空间开展教与学活动;在教育部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中,东阳市入选优秀区域,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入选优秀学校;建成48所“互联网+义务教育试点”学校。

通过实验区建设,东阳市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为目标,以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突破口,依托东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之江汇教育广场,全面融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高度共享优质资源;通过应用驱动和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研修、校际精准帮扶和党团队网络化建设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示范区。

衢州市柯城区:探索“1231”的区域教改发展模型,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近3年来,柯城区高度重视“以信息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抓点促面,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教学变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实施路径。3年来,柯城区参与各级各类智慧教育研究项目达100余项,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率达95%,建成4所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2所省“未来课堂”培育学校、1所中国STEM教育首批领航学校、1所省教育机器人应用试点示范学校、1所省首批精准教学项目校,8个案例入选2017-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诊断、网络协同教研、区域数字阅读、平板教学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通过实验区建设,柯城区将着力以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学校发展需求为导向,探索试验“1231”的区域教改发展模型(其中“1”,即以区域为主体,建立区域教育数据仓;“2”,即形成教师、学生的“数据画像”;“3”,即重点深化初中分层走班教学改革,深化小学小班化教学改革,探索基于“云端”的教师专业成长新模式;“1”,即建设支撑师生成长的数字环境),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型环境和路径,增强区域教育发展内生动力,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台州市三门县:着力推进精准教学及个性化学习

近年来,三门县按照为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平优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创新教与学方式,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万兆互联、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有线接入网络格局,全县中小学校无线网络覆盖率达100%、录播教室普及率达80%、创新实验室普及率达100%、中小学班级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全覆盖。推进教学信息化应用,培育形成15所“互联网+义务教育”试点学校,18所学校开展基于电子书包的精准教学试点,12所学校开展基于智能阅卷的人工智能教育。举办全县校长信息化专题培训,常态化开展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县级培训,教师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升。

通过实验区建设,三门县将以区域平台和校级应用的协同为基础,面向县教育局、师生、家长的不同需求,着力构建集学科诊断评价、知识图谱、学生画像和学科知识库为核心的精准教学及个性化学习平台,实现课前的导向性教学设计和个性化智能分组、课中的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课后的个性化作业推送和补偿性教学,为教师、家长和县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个性化的学情分析报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