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江建成首批920所数字家长学校 努力实现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三个变革

信息来源: 资源建设一部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0-12-11 08:38

“今天,你学习了吗?”这是如今很多浙江中小学家长相互之间最热门的问候语!

“全国未成年网民1.75亿!如何引导家里那只‘小网虫’?”、“孩子做作业磨蹭怎么办?学会这几招,比你吼100遍更管用!”、“父母管好情绪,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些家长关心的热门话题和疑虑,通过学校数字家长学校的有效组织和推荐学习,家长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权威专家的科学解答和指导。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论述,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真正从立德树人高度重视家庭教育,2019年底浙江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提出实施家长素养提升工程,计划到“十四五”末,全省7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家校。

日前,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进浙江省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通知》要求,通过学校自主选用省平台、市县平台、自建平台和其他家庭教育专业平台等四种模式的创建和应用,经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各设区市组织认定,浙江省首批920所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正式建成。

据悉,浙江推出的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是与中小学校实体家长学校紧密结合,以“互联网+”思维,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跨时空面向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效提升家长素养和家校共育水平的新型学习阵地和传播模式。

省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作为数字家校的模式之一,通过建成面向家长的“浙江家长学校”学习平台,上线800多个省级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对全省推进数字家校建设工作起到了示范和支撑作用。据统计,全省有282所学校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建成数字家长学校,家长注册人数超过50万,总学习次数1877万人次。

浙江涌现了一批数字家校建设的先进经验。省级层面,通过浙江省数字家校学校共建共享联盟建设,浙江上线了11个“浙江家长学校”市县分平台,20多个数字家校课程空间,向全省共享了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家庭教育名家讲堂》、江山市城北小学《爸爸云课堂》等一批优质课程。区域层面,金华市婺城区将数字家校建设与当地“两书一信”工程相结合,提出了学前到高中,亲子共学、家校共育、经验共享等“四层三级”的家长家长进阶评价机制,为全省各地各校更好引导、激励家长参与学习、提升素养提供了经验;宁波市、杭州市萧山区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区域推进数字家校建设,分别建成数字家校120所、44所,数量名列全省前列;嘉兴市桐乡市、杭州市上城区依托地方平台,数字家校认定比例超过90%等经验,为各地制定更好的区域推进策略提供借鉴。学校层面,如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面向3000多名家长开展了问卷调查,形成了不同年级对于亲子沟通、儿童身心健康方面的词云图,同时天杭实验学校通过创建数字家校,引进“浙江家长学校”课程资源库资源,开发学校校本资源,邀请家长镜面示范等形式,实现学校按年级向家长提供适切、体系化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目标,受到了家长欢迎。

下一阶段,继续深化数字家长学校的建设和作用,努力将数字家长学校建设打造成浙江教育改革的新窗口,实现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三个变革:

一是从“请进来”到“跟人走”,实现家长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线下家长学校学习需要将家长请进来,学校面临场地、时间、讲师等多重制约,甚至部分学校出现“挂挂牌子”、“以会代校”等问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实效不高。而数字家校通过网络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相结合,让家长时时处处可以学习学校提供的家庭教育学习资源,真正实现学习“跟人走”。

二是从“单打独斗”到“多元供给”,实现资源获取方式的变革。家长学校的核心是课程、是师资资源。但在传统方式下,学校的家庭教育更多是“单打独斗”,有的学校可以请到院士、有的学校只能自己学校的老师讲;有的学校学习内容很丰富、有的学校只会和家长谈谈学生学习成绩。而通过数字家校,学校的学习资源可以来自省、市、县网上家长学校平台,可以来自社会机构,也可以学校自建,最终实现“多元供给”。

三是从“重结果”到“强应用”,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首先,不提过高考核要求,浙江在推进数字家校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各地差异性,仅提出三项基本认定条件,即资源数大于20、家长注册率大于60%、年度人均学习次数大于4次,这对地方、学校和家长的压力都不大。其次,鼓励学校制定与数字家校相融合的家长激励机制,引导家长更好地参与学习。最后,重视数字家校应用数据采集和动态跟踪,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应用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