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大小变化测试装置
一、教具制作人单位、姓名:台州市学院路小学 林梦依
二、教具适用学科:小学科学
三、制作材料:一个有底座的刻度管(可活动)、大块环形磁铁(由三块环形磁铁叠加)、四块环形磁铁(编号1、2、3、4)。
四、教具简介
(一)教具装置图
(二)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
(1)教学性、科学性强。该教具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落实“增加或减少磁铁的数量,磁铁的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重点,突破“相吸组合、相斥组合,磁力大小会有不一样的变化”的难点,能实现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2)创新性、启发性强。该教具利用了“转化”思想,将无法直观测量的“磁力变化”转化为直观可测量的“距离变化”,渗透转化思想,深度教学。与书本“用回形针数量变化来表示”存在区别。
(3)操作性强。该教具只需要增加或减少套入磁铁的数量,测出磁铁间的格数,就可直观发现磁力是否发生变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格数”易于操作。书本采用挂回形针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常常出现悬挂失误,易碰掉回形针,造成实验困难。也有将回形针改成六角螺母,虽然减少了悬挂难度,但在磁铁增加到一定数量时,磁力变化不是很明显时,再悬挂螺母就无法比较,因此对螺母的大小及重量要求就比较苛刻。而用读格数,不存在以上问题了。
(4)准确度高。由于悬挂物品对操作的要求较高,不适当的操作必然对准确度造成影响,该操作简单,只需读出格数,误差小,准确度高。
(5)实用性好。该教具选用的泡沫板、刻度管是非常普遍的材料,成本低,保存时间长。两者材料的组合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自制。
(三)使用方法
1.实验一:做一个磁悬浮装置
取1号环形磁铁从上往下套入刻度管,磁铁磁极同极相对套入大块环形磁铁,一个简易的磁悬浮装置就做好了。
2.实验二:多块磁铁相吸组合
实验步骤:
(1)读出1号磁铁与上方磁铁间的距离(格数),记录数据1
(2)取2号磁铁与1号磁铁相吸组合,1号磁铁朝上,套入刻度管中,然后再放入大环形磁铁,读出1号磁铁与上方磁铁的距离(格数),记录数据2。
(3)取3号磁铁与2号磁铁相吸组合,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3。
(4)取4号磁铁与3号磁铁相吸组合,重复步骤3,记录数据4。
(5)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3.实验三:两块磁铁相斥组合
实验步骤:
(1)读出1号磁铁与上方磁铁间的距离(格数),记录数据1。
(2)取2号磁铁与1号磁铁相斥组合,1号磁铁朝上,套入刻度管中,然后再放入大环形磁铁,读出1号磁铁与上方磁铁的距离(格数),记录数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