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江省代表团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获佳绩

信息来源: 教育装备部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9- 10- 16 16: 46

近日,在青岛举办的第77届全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我省7名教师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并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其中诸暨市大唐初级中学石丁伟、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杜爱萍、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心小学章俐鑫3位老师获得本次活动的“说课好声音”,浙江代表团的说课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来自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心小学的章俐鑫老师展示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二单元的《光的强弱与温度》。由于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天气场地受限、实际操作困难和数据不够精准的问题,章俐鑫老师通过“更换光源,有备无患;调整镜架,精准反射;支架固定,便于观测”3个方面改进实验教具,大大降低了实验难度,并解决了天气场地的限制,让实验数据更加精准,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   

来自宁波市海曙区段塘学校的吕淑君老师展示的是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7章第1节《物体的内能》第2课时的内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本节课,吕淑君老师实现了两大创新:实验创新,吕淑君老师以“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验探究”为载体,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组合的创新技法对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自制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创新教具,实验取材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安全性高;教法创新,吕淑君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发现与探索,自主设计,积极创新,体验技术发明的过程,体现了STEM教学理念。  

来自宁波市效实中学的张潆尹老师展示的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第五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为将传统的定性演示转变为学生参与度高的定量实验,本课富有创意地将智能手机引入物理实验教学,利用了phyphox软件、帧播放器、音频发生器、节拍器等手机软件,改进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并有效突破了共振曲线的描绘这个难点。课后,学生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取的物品,可继续进行自主探究。 

来自诸暨市大唐初级中学的石丁伟老师展示的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电生磁——电磁铁的趣味实验》。石丁伟老师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原理自制了趣味实验教具,共设计6个实验进行教学活动,并现场演示每一个实验。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对实验教具进行了创新,在实验教学中更具备直观性、可操作性。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的知识的建构和实验同步,使学习变得更简单、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 

来自吴兴区太湖小学的徐莉莎老师展示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的第五课时《浮力》。由于在此课中,学生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材料、操作等问题,徐莉莎老师利用自制的创新教具“溢水槽量筒一体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该装置中的电子秤既可以直接测量出泡沫的重力G,也可以测量泡沫浸入水中不同体积时的压力F。同时,量筒可以直接读出泡沫浸入水中不同体积时排开的水量V,便于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最终找出浮力与排开水量之间的关系。该创新教具不仅能让实验操作更加便利、实验数据更加精准,还能让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加强烈。   

来自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杜爱萍老师展示的是《双液原电池盐桥的实验改进》。该内容根据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的铜锌原电池进行改进。本节课,杜爱萍老师实现了两大创新:创新琼脂块盐桥,采用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双液原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远远高于单液原电池;创新膜电池装置,采用钾离子传感器和氯离子传感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盐桥中钾离子、氯离子的移动方向,同时更深入地体会到阴阳离子膜的作用。   

来自萧山中学的郭婷老师展示的是《利用基因工程进行环境检测的实验设计》。该内容来源于浙科版选修三第一章《基因工程》的活动“提出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设计用基因工程技术解决的方案”。由于该活动对学生难度偏大,因此本节课中,郭婷老师将问题具化为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检测的方案设计。课中,郭婷老师引入了尼古丁调控质粒和IPTG调控质粒,带领同学们利用两个已有质粒了解基因的表达可以受到环境中物质的调控,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结果总结出可用于物质检测的模型,最后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模型设计相应的环境监测方案。整节课层层递进,让学生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