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每日一题”微课助力回家辅导

信息来源: 《浙江教育技术》2018年第4期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8- 08- 27 16: 03

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是浙江省首批数字校园实验学校,也是首批中央电教馆数字校园示范校,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校。近年来,学校在电子白板应用、录播教学应用、移动终端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实践等方面开展探索,在周边学校乃至全省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在翻转课堂和微课应用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3年学校在尝试开展翻转课堂时发现了几个问题:

1.尽管99.1%的家长都有智能手机,但当时电脑拥有率和家庭宽带的覆盖率是88.7%,也就是说还有11.3%的学生不具备在线学习的条件。

2.常态化的翻转课堂需要的不是一堂微课,而是一系列微课,教师做少量微课是兴趣,多了就成了压力。

3.小学的家长对在线学习的认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将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翻转”,势必要求家长进行一定的陪同(监督)与指导,家长甚至会认为学校将教学的任务转移给家长。

4.学生家庭条件差距过大,62.1%的家长每天认真关注学生的回家学习情况,25.5%的家长会对照家校联系本检查孩子的作业,还有12.4%的家长没时间查看家校联系本。   

若按传统的方式开展翻转课堂,由于家庭差异带来学生成绩的影响必将更大,学生的分化将更加突出,这并不是学校希望的。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1.寻找突破口,从“要我学习”变“我要学习”

在有限的条件下,数学组教师每天会布置一道基于教学内容、又略高于教学内容的思考题,即“每日一题”,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题目往往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允许学生选做。有了微课,教师在布置“每日一题”后,紧接着会将这道题的知识讲解与分析制作成微课。学生回家后,先独立完成题目,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观看微课,寻求帮助。

选择“每日一题”作为突破口,首先考虑到这是选做题,不是学生一定要完成的作业,没有条件在线学习的家长对此不会有意见。其次,学生有需求,“每日一题”是思维训练的题目,较多的学生需要教师辅导才能完成。最后,对于普通题目,一般家长都可以辅导,但对于思维训练方面的题目,很多家长不会做,或者是不会用孩子的思维方法来做,因此很希望有教师能辅导。

2.抓住着力点,从“难做微课”到“乐做微课”

要将“每日一题”作为一种常态来应用,需要大量微课。集团把推行翻转课堂的着力点放在教师培训上,只有让教师觉得微课制作简单灵活,才能减轻教师压力。通过培训和大量实践,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了大量微课制作方法与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促进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也带动了教师投入微课学习与应用热情。

(1)手机拍摄法。入门简单,教师们觉得这种方法制作的微课比较生动,不像录屏法制作出来的微课相对比较呆板。

(2)录屏法。这种方法制作微课相对也比较快速,尤其是适合原来就有PPT课件,只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就可以录制成微课。

(3)iPad法。用iPad制作微课的方式简单,iPad适合的APP有Showme、Educreations、ExplainEverything等,适合类似于板书讲解式的微课。

(4)PowerPoint转化法。先做好PowerPoint课件,设置好自定义动画、切换方式,只需录制幻灯片并保存为视频文件,就可以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微课。用这种方法制作微课,降低了微课的制作难度。

3.把握关键点,变“自建平台”为“选用平台”

微课平台是微课应用的关键。一直以来,大部分学校都认为最理想的平台是自己创建的微课平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自建平台费时费力费钱,另一方面由于宽带、服务器性能等多种因素,学校的网站很难满足成百上千人同时观看视频的需求。纵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微课应用过程,学校自始至终没有创建平台,而是一个选用平台的过程。

(1)从2012年开始,数学组的“每日一题”微课程采用国外的Educreations网站作为平台。这个网站既支持“iPad拍照+手写”的方式制作微课,而且还支持直接在PC上安装插件,用鼠标书写制作微课。虽然制作完成的微课形式比较单一,但完全满足了“每日一题”的讲解需求,这期间共制作92个“每日一题”微课。

(2)由于访问国外的网站速度太慢,加上教师已掌握了多种微课制作方法,从2013年第二学期开始,“每日一题”转到了优酷网上,这期间共制作98个“每日一题”微课。

(3)从2014年下开始,与浙江教育出版社合作,集结出版“每日一题”集,并借助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精选300多个数学微课,分五个年级发布在“青云端”的小学数学“作业本”中。

4.适应新常态,从“一支独苗”到“全面开花”

2014秋季开始,“每日一题”的微课应用已受到教师、家长的普遍认可。学校组织团队在原来有限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具有翻转课堂概念特征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前移重心,拓展空间,提高品质——小学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主要变革如下:

前移重心。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系统开发相应系列微视频,教师根据微视频内容和具体学习情况布置学习任务单,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学视频,促使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开展个性化学习,为课堂讨论拓展空间提供条件。

拓展空间。在课堂集中讨论阶段,因为学生通过个性化异步学习已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方法,所以具备进行同步讨论的基础,避免了以前在课堂讨论阶段由优秀学生唱独角戏的现象。并且讨论可以更加深入,讨论的广度和深度都可以得到拓展。在随后的练习阶段,不同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避免了常规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特别是优秀学生“吃不饱”的问题。

常规课堂的教学各环节大致分为预习阶段、讨论阶段、尝试练习、独立作业、综合练习、复习补救,重心在课堂讨论之后。开展翻转课堂以来,重心实现前置,即重心在课堂讨论之前。这一改变除了提高学习效率外,更重要的是,相比常规课堂教学,部分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异步,改善了学习品质。对于前10%乃至30%的学生,极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由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品质。对于后10%的学生,他们通过多看几遍视频,能最大限度地补齐欠缺,实现讨论阶段与其他同学同步,从而有效完成基本学习任务。

经过实践,教师实现了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从怎样“教教材”向怎样“用教材”转变,从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从常规的“传统教学”向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学”转变。

各学科教师争相实践,对微课应用作了相应研究,由原来单一的课前应用,发展到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均有不同用法。

三、成效与经验

1.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微课资源库

目前,学校服务器上积累的自建微课超过600个,包括数学、信息技术、语文、教师培训等系列化微课程,并在浙江省微课网、人教社等网站发表。微课程的建设活动带动了微教研、微学习、微科研等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2.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社会认可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在2013浙江省微课大赛活动中,集团送交5个微课,有4个获省一等奖,1个获省二等奖。数学微课更是得到了众多师生的认可,“每日一题”还在浙江省微课网的微课交流中推广(http://wk.zjer.cn/),点击率在同栏目微课程中领先,成为热门微课之一。

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教技厅函[2014]13号)中,对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实践做法给予了表扬。《浙江日报》等媒体也专题报道了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翻转课堂应用成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