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客课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信息来源: 《浙江教育技术》2018年第4期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8- 08- 21 15: 51

2014年11月,温州市首届青少年创客文化节在温州市实验中学的校园里精彩开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从此,“创客教育”成为温州市实验中学走向全国的一张新名片。学校以模块化信息课、拓展课程、学伴社团、创客工作坊、多维分享五大维度描述学校探索的新课程。某种程度上讲,温州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与创客精神有诸多契合之处。温州市实验中学更是继承温州人精神,孕育了“教育创客新文化”。

一、在创客空间里“生长”创客课程

随着电脑的家庭普及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办公软件学习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学生早已经学会,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玩游戏成了常态。面对学生的“吃不饱”现象,老师很为难。2012年,信息课上,老师给九年级学生们操作一款训练编程思维的程序,在宽松的游戏式学习环境下,悄悄地测试了孩子们是否对编程的学习感兴趣。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全年级段每个班级的孩子几乎都爱上了积木编程。从 2013年9月起,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信息技术课取消原办公软件的学习内容,植入《Scratch多媒体编程》全面开展编程教学。创客教育的种子在信息技术课上悄悄萌芽!

随着《Scratch多媒体编程》获得认可,学生常态的课堂学习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息组的老师们也有了自己更多的想法。此时,上海“创客空间”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的创造潜能被激发,大家忙着寻找类似于上海创客空间里的活动材料,你一个项目我一个项目地拼出了很多好玩有趣又简单的主题活动。校领导非常支持,后勤中层干部想了很多办法,为主题活动添置了 3D打印笔、导电墨水、胸章机等活动器材。

经过一个暑假的筹备,2014年9月,拓展课程《电子制作》和《PHP网页编程》在网络选课平台新鲜上线。统筹兼顾信息技术领域编程技术、硬件开发、多媒体制作、电子电路艺术及网页网络等方向,信息技术学科组开出《Scratch多媒体编程》、《机器人》、《我做主编》、《电子制作》和《PHP网页编程》等课程。多样性课程的开设,点燃了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无比热爱。至此, 实验中学开展创客教育的思路已经打开!

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和校园创客活动的积极开展得到了温州市电教馆的认可。2014年11月,温州市实验中学终于建成了第一间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接触多样性课程,体验多样化学习。创客教育为温州市实验中学赢得了肯定,在设施建设方面获得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2015年5月,新亮相的学生创客车间配备了金工、木工等微型加工设备,并为学生创客车间配备项目制造指导师、制造技术指导师、车间管理主任等。学校领导层组织美术备课组开发了适合学生创客的金工、木工等相关体验课程。创客空间的叫法慢慢地由物理地点名称转变为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的载体,原学生创客空间改名为创客教室。

从2015年至2017年,创艺工坊、创音工坊、录播教室、特色机房等建立,为《巧手饰家》、《MIDI音乐课程》、《校园电视台》等后续开设的课程和活动提供了场地。创新实验室、课程、活动,都成为了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二、学班学习指导师“催熟”创客课程

创新活动实验室给喜爱创客活动的孩子们提供了场地。创客课程帮助孩子们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的平台,发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创客教室里,越来越多的孩子用行动重新诠释了课堂学习。八(5)班小王同学是拓展课程《电子制作》的学员。接触了3D打印建模后的他对3D打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父母的支持下,他网购了一台双色打印机搬到创客教室里。他说“就是想搬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打印”。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王同学开展了一场由他主讲的 3D打印体验学伴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丝毫没有感到平常课堂上的拘紧,和小王同学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创客教室,把他们擅长的知识和技能分享给其他同学,成为学伴学习指导师。如“李洲谊讲C语言”、“焊接手缪纪”、“郑重教组装机器人”等等。在学伴学习中,孩子们感受探讨式的学习和学伴互助学习的乐趣。2015年春天,创客教室从周一至周五实现午间开放活动。焊接社、电子制作社、机器人玩社、器材社等迷你社团相继成立,社团成员在午间开放活动中承担了管理及项目体验培训等工作,在七八年级段学生中有几百人次体验创客工作坊活动。

2016年9月,七(13)班小谢同学在创客教室里给15位同学教授《Processing互动编程》,成为第一位独立授课的学生指导师。在选课时,小谢同学的《用程序画画》课程10秒内被秒杀,堪称最高人气课程。然而,当他站在十五位同学们面前介绍自己和课程时,各种考验和困难纷至沓来。他要精心备课,要耐心解答同学们的各种疑问;要为同学们建立课程微信群,并在指定时间对提交的作业进行查阅。拓展课程期末评价的最后一周,他还在午间抽空为几个同学补习了作业设计中的几个程序。一个学期下来,他共完成12个课时的授课,培养了四位优秀学员,十五位学员全部通过课程学习的考查作业。第二期开始,小谢同学开始讲纪律、讲交作业、讲评价,并不时地鼓励学员别怕程序设计的困难,讲课风格也由讲授法过渡至结合提问、启发、试错等各种教学法。实践出经验,在创客空间里,小谢同学终于长成了一位有经验的学生指导师。

从小谢同学开始,越来越多的学生指导师将独立承担拓展课程的授课任务,为同龄人分享多种知识。小周同学利用寒假的时间,自学了虚拟机器人网络平台的编程,在新学期里自信满满地为同学们开出《虚拟机器人》课程,在创客教室和学生机房里两边忙碌,让他磨练一身管理学员和指导学员的本领。小吴同学凭借在创客社团的激光雕刻体验活动获得的知识技能,利用一个学期的社团活动时间探索研发了激光雕刻体验10 课程……

三、创客课程促进全科融合

基于数学知识的大数据处理启蒙课程《E想不到》、木工课程与艺术结合《木工手作》、美术与电脑技术结合的《平面设计》、注重培养工匠精神的皮具制作课程《牛仔很忙》、配以电子舞台创作的音乐课程《舞台剧》……新一季拓展课程在实验中学的校园网站上纷纷被“秒杀”。

完美结合室内乐演奏和电子MIDI的音乐课程也在这一季走入同学们的视野。2017年6月,浙江教育报记者想作一期关于创新实验室如何建设的报道。当他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的创音工坊时,被孩子们上课的情景吸引。原来七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学习MIDI技术把音乐以数据化的方式具体呈现出来。经过两期的课程学习,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演示如何把一个音乐成品通过 MIDI设备生成新音乐工程乐谱,通过电声乐器 演奏以及再改编,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生的魅力。学习的内容包括和声学理论以及编曲技巧学习、MIDI音乐软件的操作和音乐制作训练、音乐灵感的激发训练与收集等。同学们说“在学校的创音工坊里,创意点燃音乐梦想”。如今,创音工坊里出炉的歌曲多次由校创音乐队在校园活动中现场演出。从创音工坊走出的创音乐队,尝试电子音乐与民族音乐相融合,力求创造出全新的音乐形式。信息技术、音乐知识、歌词写作等跨学科学习给同学们带来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创音乐队还带着由他们创作并演绎的《音乐,青春的闪电》、《青春梦想》等歌曲获邀温州市第三届青少年创客文化节开幕演出。

温州市实验中学融合创造、分享、开放的创客精神,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破课程各自封闭的界线,突破课程发展的瓶颈,把创客课程引向各学科的学习,实现了全科学习。创客精神与学校课程相结合的创客课程,借助数字化工具,组织项目学习,鼓励创想、分享与交流,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