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团”上课 数学邂逅平板 阅读“无处不在”
市二十三中课程改革被点赞“智慧课堂”太震撼
“啧啧啧,这种上课方式真新颖!”“这节智慧课堂太震撼了!”……近日,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迎来了一批来自福建的考察团,成员为当地初中校长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这已是市第二十三中近一个月来迎接的第五批考察团。高大上的硬件设施、丰富多彩的创客课程、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市第二十三中的这些“新家当”让远道而来的同行着实艳羡了一把。
作为我市“最西部”的一所市直属公立初中,市第二十三中占地面积33701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被孩子们誉为最美中学。本可靠颜值吃饭,可它偏要用实力说话。一所学校是否得到社会认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学校的辖区生是外流还是增加。市第二十三中在没有明显地域优势的条件下,每年新生人数以相当于两三个班级人数的速度增长,为打造老百姓心目中“家门口的好学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近日,更成为温州市首批9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初中样板校,同时上榜的还有市二中、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市南浦实验中学、市绣山中学等名校。
课程改革:“组团”上课,学生成了主讲人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老师备课——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市第二十三中“课改”后的新课堂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这是一节普通的英语课,课桌三面围合式摆放着,五个学生绕桌而坐,“组团”上课。英语老师杨琪教的是关于安全爬山的内容,为了让知识点更有带入感,杨琪找学生熟悉的登山爱好者、社会学科丁老师借了许多他平时登山的照片,从中挑选出相关知识点,制成PPT放映出来,学生们都笑了。
杨琪对课程环节进行了设计,课前发导学案,课上结合照片做单词和目标句型的呈现,随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操练,再把学生带回书本,学习教材里的知识点,最后重回爬山的场景,让每组角色带入,上台展示。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杨琪都在黑板上给予评价。
45分钟的课程中,学生展示占15分钟。市第二十三中校长赵鸣强表示,近几年来,该校一直在努力推进课程改革,建构“236活力课堂”模式,将课堂上的话语权、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共同合作、分工、展示,这些已经成了课堂上的常态。
除了“236活力课堂“的构建,市第二十三中还设计和开发了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着重在”小趣活”上做文章,形成德育体验、人文素养、科技创意、阳光体育、初小衔接、儒雅艺术等六大课程系列,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智慧课堂:当数学课邂逅平板电脑
“带着电脑上课,还能专心吗?”答案是肯定的。将信息技术与课堂紧密融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市第二十三中的智慧课堂让传统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该校九年级学生孙晗煜所说,这样的课程更新颖、更生动,趣味性更强。
该校老师潘向往教的是九年级毕业班的数学课。这次复习课,他选择了平板电脑结合教学。
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致梳理后,潘向往让学生拿出平板电脑,进入“智慧教室”页面。潘向往选择了五道容易出错的选择题,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在两分钟内做完。PPT屏幕显示,五道题中,第二道题全班学生正确率100%,第一道题准确率为95%,有两名学生答案是“C”。潘向往让这两名学生写出答题思路,并很快找到错答的原因。对于错误率较高的第三题,潘向往用手机拍下一位学生的答案,导入PPT,同学们对该答题进行探讨,最后得出结果:答案正确!
在自主学习阶段,潘向往让学生进入平板电脑的“差异云学习”页面,自主选择适合的练习巩固提高。潘向往说,错题订正对数学而言至关重要,这一课堂效果的阻碍在遇到平板电脑后迎刃而解:系统会给每个学生发错题本,在平板电脑上完成的作业,所有错题都能在错题本里找到,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有一类学生被称为“被遗忘”的学生。他们上课很安静,很少积极主动地响应课堂,因为与老师交流较少,所以很少会把问题表现出来。通过智慧课堂,老师们发现,所有的学生都能被老师准确地捕捉到。
据市第二十三中校办副主任李春介绍,传统教学只能凭老师的主观去猜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常常会有“漏网之鱼”。智慧课堂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短板,分层教学可以让老师更精准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拓展情况,让老师看到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角,激发其学习兴趣。
全科阅读:体育老师也会教阅读
“进入初中,课程紧,培训多,实在没有时间专题阅读”是许多初中生的感受,也曾困扰过市第二十三中的老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而“全科阅读”是该校最终找到的落脚点。
王中超是该校体育老师兼足球教练,足球课上,王中超冷不丁抛出一个问题:“你们了解足球吗?”学生被问住了。王中超顺势说道,“要想踢好足球,必须先‘阅读’足球。”王中超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作业,下节足球课时告诉他大家所认识的足球。第二节课,学生们带着答案来分享:有的对足球历史侃侃而谈,有的大谈中国足球之痛,有的则认识了一大批足球明星,甚至还找到了偶像……学生们的足球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进入实战,王中超再次抛出问题:“你们知道怎样才能踢好足球吗?足球的力量该如何把握?”学生们再次带着问题四处寻找答案。
通过小小的足球,王中超将学生的阅读延伸到语文、数学、科学、地理、社会甚至心理学科上,学生的视角变宽了,他的视角也变宽了。
据赵鸣强介绍,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阅读在其他学科几乎是无声无息的;但在全学科阅读体系中,阅读被化“整”为“零”,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中“无处不在”。“真正的阅读会引发思考,有思考才有分析与辨别。在全学科阅读理念指导下,学校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构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1+X’大阅读课程体系,每天安排两个班到图书馆阅览;在引导学生全面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读书节、寒暑假作业、微刊推送等,实现阅读方式的‘立体化’,从中获得独特的阅读收获,并以一定的方式展现出来。”赵鸣强说。过去,市二十三中学生鲜少在校外刊物发表阅读文章,现在经常有学生文章在各类媒体中呈现,学校还被评为“温州市爱阅读榜样学校”。
学生们徜徉在阅读的世界里,所获得的不只是学科的滋养,还有情感的熏陶、文化的润泽、品格的内化,一切都是那么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