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杏仁:把握历史新阶段 担负教育新使命 加快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

——何杏仁同志在全省设区市教育局书记局长读书会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7- 08- 15 14: 16

(2017年8月2日)

 

  利用学校暑假的时间,我们召开设区市教育局书记局长读书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重学习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这一主题,大家谈认识、谈体会、谈思路、提建议,交流发言质量很高,听了很受启发。

  下面我重点围绕“怎么看、怎么干、谁来干”谈点看法。

  一、提高站位从政治高度、全局视野看教育

  教育不仅是业务工作,教育里面有政治,教育里面有大局。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提高政治站位看教育。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教育实现新的进步,许多普及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0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目前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普及率为98.47%。2015年,我省成为全国首批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的五个省市之一。目前全省已有35个县(市、区)通过了基本教育现代化县评估认定,17个县(市、区)通过了预评估。2016年,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4%);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净入学率99.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92%);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7%),居全国省区第一位。总体上看,我省教育普及化程度已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总书记要求浙江“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省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和教育现代化战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用新的维度看待浙江教育:对照历史发展新阶段赋予教育的新使命;对照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教育发展新任务;对照浙江老百姓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对照兄弟省市大手笔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态势,我们感到坐不住、慢不得,必须奋起直追、奋发有为,以更加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提高政治站位,首先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总揽战略全局,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以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大智慧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领域工作,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新局面。这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精神博大,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学习宣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是全省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干部师生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那就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积极为“两个一百年”的第二步奋斗目标做好准备。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新要求,不断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省教育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真正做到思想上拥戴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作为教育系统,我们还要全面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和论述,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重要教育思想。总书记强调,“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要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首次提出教育的“四为”方向,即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并就“好老师”提出了“四有”标准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我们要从大处着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教育思想中蕴含的新理念新战略;又要从小处入手,深入对照自己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政治站位上的差距、规划部署上的差距,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二)提高政治站位,就要深刻领会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增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这一主线,确立了“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的具体目标,突出了“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的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举旗定向,对于我省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领会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教育肩负的新使命。我们坚持“八八战略”,最需要发扬的是教育的优势、人才的优势;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我们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六个浙江”建设,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撑;我们坚持“四个强省”的发展路径,必须以教育强省作为前提和基础,把教育作为集聚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

  正是基于这些战略考虑,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和“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两大战略的新部署新要求。两大教育战略,既揭示了面对“两个高水平”目标存在的教育短板,也显示了实现“两个高水平”迫切需要的教育支撑。我们要认真分析教育所处的历史条件、教育面临的形势挑战、教育承担的责任使命,进一步强化现有优势,深入挖掘潜在优势,加快补齐短板并创造转化为新的优势,积极谋划建设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对策思路,扎实回答好今后五年“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的课题。

  省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代表了全省人民的意志,需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个系统、各条战线去共同落实;省党代会关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全省教育系统的要求。各地教育工委、教育局党委、教育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省党代会精神,对标落实具体任务,对照细化工作措施,对表排定工作进度,把省党代会勾画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效果图、实景图。

  (三)提高政治站位,就要认真分析和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关切,增强推进教育改革的紧迫感。

  目前,我省从总体上解决了人民群众“有书读”的问题,教育普及率居全国前列。但由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也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对于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也领先全国。每次省“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教育的建议提案是最多的,讨论是最热烈的。近年来,社会对教育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减负、补课、择校、课外培训等教育热点问题一直“热度不退”,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师德师风的要求日益提高。出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近年来浙江出国留学的学生每年增长10%左右,超过1.5万人,且出国留学低龄人数在增加,出国读高中的约占20%。总书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且总书记把“期盼更好的教育”摆在人民对美好生活“十大期盼”的第一位,充分显示教育是民生之首。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教育日益开放、日益多元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呼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好浙江“两个高水平”的教育新篇章。

  (四)提高政治站位,就要充分运用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皖两省一市学习考察的成果,主动找差距、找短板,对标先进、赶超跨越。

  对比沪苏皖两省一市,让我们看到了在高等教育、工业园区建设、制度创新和开放水平、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创新等五个方面的短板。我们决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必须增强忧患感、紧迫感,加快找不足、补短板、扬优势。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总书记的“7·26”讲话中,再次强调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推动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加快发展教育的共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教育,必须有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才能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一个时期包括教育在内的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我们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

  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既包括创新教育,又包括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就是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主目标,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作为教育改革的攻坚战,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动能。建设创新强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必将成为我省人才战略的核心,而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我们要把教育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兴趣,强化实践,发挥特长,鼓励探究。教育创新,就是通过教育管理机制、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创新,推进教育供给的改革创新,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不断激发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不断激发每一位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成为真正实践“创新”发展理念的第一线战士。

  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补齐各类教育的“短板”,抬高各地教育的“底部”。推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重点是“补短板”。对全省而言,重点是补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两块短板;对各地而言,重点是补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短板。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实现普职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重点是“抬底部”。要把教育资源更多地向薄弱学校、薄弱地区倾斜,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各地要按照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机制建设,落实各级政府的统筹责任,不断缩小教育差距。

  推进教育绿色发展,重点是要回到教育的本原上去思考教育问题,按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办学治校,实现教育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要关注教育的生态,彰显教育的情怀,提升教育的品质,让教师乐教,让学生乐学。当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反映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过重。负担到底来源于哪里?怎么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各地都要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

  推进教育开放发展,重点是拓展视野,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扩大合作。要树立开放的理念,秉持开放的心态。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追赶世界教育先进地区的过程。要扩大对外开放,“放眼看世界”,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尤其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要积极扩大向内开放,加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开放合作,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协作帮扶,使校校协同、城乡统筹、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成为普遍常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大范围。

  推进教育共享发展,重点是维护教育公平,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我们一手抓发展,一手保公平。抓发展,就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加入学机会,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保公平,这是教育的底线。一方面,要确保各类弱势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关爱;另一方面,要全面实施“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这才是更高要求的公平。

  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引教育改革发展,是实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指导。大家应该逐一对照,从思想认识、工作实践上自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现代化。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

  改革是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的根本动力,也是必由之路。省委书记车俊强调:“浙江是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的今天,更没有浙江的明天”“区域竞争就是改革的竞争”。我们不仅是靠改革,更是靠率先改革、大胆改革,才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并转化为发展的优势。浙江的教育也是如此,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师制度改革、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让人民群众收获了一系列改革的“红利”,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有的还在全国推广。

  当前,浙江教育还要不要改革?对此社会上也有一些质疑。一些人认为,浙江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已经处于比较发达的水平了,不需要再改革了;一些人认为,所有的改革都是“折腾”,只会让学生更加无所适从;还有的认为,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没有成效,所以不如不改。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深化改革,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出路。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都是在改革中实现的。没有40年前的高考改革,就不可能培养出支撑中国经济起飞的大批人才;没有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也不可能有今天与国际教育的平等对话;没有2000年前后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就没有我省今天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在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一些教育面临的难题日益凸显,如应试教育问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问题、课业负担问题、学校办学活力问题等,怎么解决?唯有改革。大家要争当改革的“促进派”,誓做改革的“实干家”,努力把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在推进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在目标导向上,要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改?为谁改?这是改革的基本问题,涉及改革的价值标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更好地育人、育更好的人。任何教育改革都要把服务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发展放在头等位置,着眼于学生能够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着眼于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着眼于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来推进教育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坚持有利于学生的改革取向,我们就能正确认识一些批评之声:到底是改革本身不完善导致的批评,还是利益偏向引发的批评?就如我们的高考综合改革,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有更多的成长空间,还是为了让学校、教师更加方便?只有认清“改革为了谁”,才能坚守改革的初心,坚定改革的步伐,取得改革的成效。

  第二,在改革顺序上,要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教育改革。当前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所谓“深水区”,就是指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而且暗礁增多,阻力变大,思想观念差异夹杂着不同利益诉求,使改革进入最艰难的攻坚期。越是这个阶段,越要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瞄准教育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搞清根源、精准号脉,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改革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解决了教育的堵点问题、难点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补齐教育的短板,并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扫清障碍。

  第三,在改革方法上,要坚持基层创新先行先试突破改革。我们吃改革饭,谁先吃?怎么吃?从哪开始吃?如何既大刀阔斧、积极进取,又深思慎行、蹄疾步稳?我们的经验是:试点先行。习近平总书记说:“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相信基层探索、鼓励群众创造,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基层试点结合起来,善于运用试点的办法来推进深化教育改革。解剖一只麻雀,可以看清生理结构;搞好一个试点,可以推动全局工作。我们要努力通过改革试点,为全省教育系统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让试点成为改革克难关、解难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在改革原则上,要坚持维护教育公平。以改革维护公平、促进公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得以持续推进的持久动力。当前,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往往会涉及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既得利益受损者的各种质疑、反对、批评、阻碍会绵绵不绝。但只要我们的教育改革目标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结果是扩大和落实了教育公平,就一定能真正惠及人民、取信于民,一定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当前,我省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各项教育改革也进入克难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打造一支忠诚担当、奋发有为的教师干部队伍,才能积极地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使我们的教师干部队伍越来越有活力、有能力,也使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步伐越来越坚定稳健。

  (一)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首先是把好办学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也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把好办学方向最关键的是加强教育系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影响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未来。我们培养出持什么样价值观的建设者、接班人,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意识形态的斗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教育的渗透,对人才培养的争夺。各地教育工委、教育局党委都要切实承担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决维护教育系统的政治安全和稳定。

  加强党的领导,要统筹谋划教育的改革发展。当前,教育承担的任务十分艰巨,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更加迫切。教育系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学习,加强调研,提高统筹谋划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创新工作方法,深化教育改革,确保教育发展目标落到实处。要统筹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着力解决困扰教育发展的各类瓶颈问题。要统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把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协调起来,努力在服务中谋求发展、提升水平。

加强党的领导,要牢牢守住育人阵地。作为教育工作的领导者,要时刻牢记教育的政治使命,时刻坚守教育的主权阵地。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重心从教育行政部门延伸到中小学校,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去年,中组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现与教育教学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我们也正在积极调研起草贯彻意见,争取下半年召开全省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就这项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二)切实加强教育系统队伍建设。

  推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最终需要依靠广大干部教师去落实。这就要求切实加强教育系统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秉持教育理想、履行教育使命、勇立改革潮头、决胜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铁军。

  抓队伍首先抓干部。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关键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办学治校干部队伍。要配好学校班子,配强主要领导,一个好校长往往可以影响一所学校,引领一种校风。各地还要深入研究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的配备问题,探索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年轻干部的选拔与后备干部的培养,创造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干部的交流,推动骨干校长跨校交流,鼓励优秀干部到薄弱学校任职。加强干部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提升学校干部的办学治校能力。要加强干部管理,健全干部考核激励机制,让能干事的人上,让不能干事的人下,营造人人有追求、人人有目标、干事有激情、奋进有作为的氛围。

  这里要重点强调一下教育系统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问题。领导干部是广大师生眼中的旗帜和标杆,是教育系统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灯,他们的作风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要求、无声的号召。好作风,才能产生好思路和好举措。要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着力强化责任心、执行力建设,努力造就一批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岗尽责、谋事有为,敢于创新、善作善为的中小学书记校长队伍。

  抓队伍重点要抓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要从师范生培养、教师准入、专业发展培训、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等环节入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师德师风问题。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各地各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与育人工作上去,切实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全体教师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把自己全部精力和智慧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认真负责地履行岗位职责,才能真正落实各项育人任务,才能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各地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加强对正面典型的宣传选树和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教育正能量;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要及时曝光、严肃处理。

  (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赢得了党心民心。“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形势,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

  第一,抓好基层党建。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固本培元、强筋壮骨,夯实基层组织。当前要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党中央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我们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以超常规思路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不仅需要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教育领导者队伍,也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党员干部、每个基层支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育系统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坚强起来,从而使教育系统整个干部队伍健壮起来。各地教育工委、教育局党委要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不懈地抓好教育系统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不断砥砺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浙江教育系统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第二,要抓好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思想教育,更需要制度的强制约束,刚柔并施,同时发力。制度才能管长远、管根本。加强制度建设,也是法治思维的体现、依法治教的实招。各地教育部门要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各具特色的制度体系。对于违反制度的人,要敢于“唱黑脸”,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努力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每一个党员干部既要把纪律和制度约束当作“紧箍咒”,做到有所敬畏、慎行慎独;更要把它当做“护身符”,通过严格遵循制度和规范,做到百毒不侵、百病不生、永葆健康。

  第三,要抓执纪问责。管党治党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各级教育部门党委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引导广大干部和党员教师坚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要把好学校领导干部的政治关、作风关、廉洁关,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要加大问题查处和实名通报曝光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对中小学校的巡察制度,不断压实各级各类学校的党建责任。当然,严肃执纪问责,还要防止不敢干事、不敢担当的现象。现在有一些人“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懒作为、不作为、慢作为、逃避作为,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样的行为也要纳入问责范畴。

  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需要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担当和付出,我们要抓紧干、现在就干。这次读书会虽然是务虚会,回去后大家要抓好务实事,把中央提出的各项要求和省党代会部署的两大教育战略落实到本地区的工作中去。

  最后,强调一下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下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前马上就要进入打好“平安护航十九大大会战”的关键时刻。各地教育工委、教育局党委要切实承担起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安全稳定方面的主体责任,讲政治、顾大局,确保教育系统不出事、不出大事。要重视和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控,加强教育部门的媒体素养建设。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问题,切实防止热点扩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要高度重视开学后各类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和隐患的排查整改,做到谋在先、落实在前、检查在前,努力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