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技术创新教研形式 为教研活动插上腾飞的翅膀

——————浙江教育资源网“学科协作组”为全省教师开辟网络教研新平台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6-02-25 13:22

 

    “这是一个共享合作的时代,这是一个网络下平等交流的时代,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研方式,作为亲历者,我们为之欢呼,更要为之付出!”这是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郑文老师在参与“长三角小学英语教研网络直播活动”后发出的感叹。   2011年4月,全省以浙江教育资源网为载体,组织开展了“长三角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网络直播活动,并在小学英语学科协作组开设了专题讨论区,还在现场设置了短信互动交流平台。活动历时两天,共有约2000人次通过浙江教育资源网收看直播,最多有600多人同时在线,通过短信、QQ群、协作组专题讨论等方式发表观点、提出问题,共同参与研讨活动,讨论区访问量超过16000人次,年初建立的浙江省小学英语协作组平台点击率累计超过10万人次。   教研活动对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教研活动往往受到经费、人员时间和场地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教研以其良好的开放性、互动性、灵活性、低成本的特性,对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浙江省第二轮“农远工程”中,省教育技术中心与省教育厅教研室在浙江教育资源网上共同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块——学科协作组。   学科协作组是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学科教学研究为重点,利用省内学科优秀教师,跨空间共同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网络教研团队,在网上开展协作备课、课题研究、在线答疑等活动,为全省教师提供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料;让不同空间的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在网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加强教师培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资源网上共开设了幼儿、小学、初中、特殊教育等不同学段的20个学科协作组,组长均由省教研员担任;共计有3200余名教师加入了各个学科的协作组,协作组的总访问量超过了77万人次。   学科协作组的开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本次活动中,共有170余位教师在观看公开课的同时,通过QQ、网上专题讨论等信息化手段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个人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再由现场授课教师给予解答,优秀教师的互助作用得以强化。   网络教研实现了专家与教师间的互动。传统教研活动往往更多地由专家或领导主讲,并且指定人员参与讨论,有时主持人也会象征性给现场教师一个短暂的提问机会,但是很多教师碍于面子等问题,不愿发表个人的观点,这样很容易造成“只听不说”、“只记不想”的尴尬局面。而且由于条件限制,更多的专家并不能深入地方教研,缺乏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学科协作组平台的开设,使得一线教师能与各地区教研员甚至是省教研员进行交流,能够更大胆、更直接地向教研员们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准确地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将专家的引领作用最大化。   网络教研实现了教研活动平民化、大众化。教研不再仅仅是以教研部门为中心,不再是“一纸文件框范围”,而是以广大一线教师为中心,他们能够更加自主、自愿、足不出户地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甚至还可以自创教研主题,邀请其他教师共同参与探讨。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教研必将成为今后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利用好学科协作组这一网络教研平台,促进其成为我省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战略重地,给教师专业能力成长培训注入新鲜血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