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新时期教育技术事业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使命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6-02-18 15:33
教育技术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理念和内容的不断创新,教育技术工作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时代特色,其使命也呈现历史的、动态的和发展的特征。
探寻历史,启迪未来。所以,我们长期坚持寻根问源、认真梳理、忠实记录我省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历程,并不断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以传承创新、继往开来。
前不久,在浙江省云和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会云和》一书中关于《浙江省省会机关单位驻地分布》记载的指引下,省
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组织考察团赴云和考察了抗战期间浙江省教育厅理化仪器供应社旧址。据考,1942年,浙江省政府机关企业大迁移,云和县古竹村某村民
的居所被部分征用作为省教育厅理化制造厂(理化仪器供应社)厂房,对外专营全省教学用具,生产木器、算盘、玩具等。
抗战时期我省教学仪器设备生产供应历史的发掘,弥补了先前我们对新中国成立前我省教育技术历史认识的缺失,促进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传统教育技术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再次证明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始终伴随教育教学活动左右,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新中国成立后,自1958年浙江省教育厅教学仪器供应社成立始,我省教育技术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50多年艰苦奋斗的历程,并获
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为改善我省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老一辈教育技术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及我们正在亲身经历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成长史,为我们积淀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是我们不断推进教育技
术取得新进步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些精神财富启示我们,无论何时,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建、配、管、用、研”的基本职能,必须发扬艰苦奋斗、贴近师
生、服务教学的职业精神,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必须依托公共服务、谋求事业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引领教育技术工作发展方
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理念、理论和方法随之不断更新,教育技术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因此,对于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
深究教育技术的概念,全面理解新时期教育技术工作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使命,是我们推进事业发展的基础。新形势下,教育技术成为教学过程的四要素(教师、学
生、教材和教育技术)之一,被公认为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
与实践。
从以上定义出发,教育技术包含了技术装备、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推广应用、管理评价等覆盖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因此,将原省教育装备
管理中心、省电教馆合并设立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通过体制创新打破我省教育技术工作中硬件与软件分离、传统装备与信息化装备分离、资源建设与推动应用分离
的管理格局,是我省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起点,体现了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伴随新课改带来的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科学探究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实验教学的地位因此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其教学目的从验证知识为主转变为探究科学本质为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呼唤着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这在把全体教育技术工作者推向更加重要的工
作舞台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情感与责任等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成立、《浙江教育技术》
的创刊,能够引领每一位教育技术工作者更加全面地理解教育技术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使命,发扬传统、开拓创新,开辟全省教育技术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