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6日,省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小学(杭州市古荡第一小学)教育信息化共建工作交流会在省教育技术中心11楼会议室召开。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潘力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教育技术中心书记郭兆良主持。
会议总结了省教育技术中心与杭州市古荡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古荡一小)2014年教育信息化共建工作情况,并交流探讨了2015年共建工作。据介绍,2013年11月,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与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启动了对古荡第一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共建工作,该校也命名为“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小学”。2014年,双方围绕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选派3名省教育技术中心青年职工赴古荡一小开展教学实践,教育信息化共建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会议指出,经过双方一年多来的努力,古荡一小技术支撑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建成了以宣传和体验教育技术运用成果为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完成了校园网络改造一期工程、电力改造工程以及太阳能科技长廊、校园气象观测、植物生态池、科学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了环境基础;积极推进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在项目开展的数字校园创新应用案例征集活动中,《学生网络虚拟机器人社团活动的实践》被评为优秀案例;完成了学生网上社团平台基本架构的建设,完善了校园空间建设,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新尝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和交流活动,每学科每学期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多媒体教学常态化、教育管理信息化、科研培训网络化;开展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等探索与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举办“小不点”科技节、学生电脑作品和创新制作、教师微课展评、社团活动成果等系列活动,积极探索技术改变课堂的新途径和新实践,不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施建国指出,与古荡一小开展教育信息化共建工作,不但推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也促进了省教育技术中心各项工作更加了解基层需求,更加“接地气”。他强调,2015年要继续推进共建工作取得实效,要确立技术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探究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探究基于技术的教育教学创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要着力推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把项目真正变成推动学生发展的载体,要让以技术为支撑的资源泛在化、各项专用教室建设、微课建设、社团空间建设等项目在古荡一小落地,并进行特色应用探索;省教育技术中心将会继续支持、服务好古荡一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潘力强对省教育技术中心对西湖区和古荡一小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新的一年,西湖区教育局将按照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加大政策保障、资金投入、人员支撑,借助区域范围内的有力资源,围绕“强化应用,深度融合、增进共享”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共建思路,立足把古荡一小打造成为浙江省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的示范学校的目标,以点带面,实施区域层面的全面协作,广泛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研究,构建基于教育技术的区域学校发展特色。他希望,古荡一小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合作共建的跟进机制,创造性地开展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达成与实验小学相配备的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应用能力的学科信息化领军团队;要理清学校信息化特色发展思路,以网络社团建设为主线,辐射带动,形成具有引领性的学校信息化特色。同时更要与省教育技术中心紧密联系,多汇报、多交流、多实践、多探索,努力成为一所数字化的智慧校园。
此外,会议还举行了省教育技术中心第一批青年职工教学实践结业仪式,并启动了第二批青年职工教学实践活动。
省教育技术中心有关领导班子成员、部室负责人、职工,西湖区教育局、教育信息与装备中心有关负责人,古荡一小负责人、部分教师代表等共30余人参加交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