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在温州市文成县西坑民族学校,课间时分,记者在学生李绿香的笔记本上,看到这样一段摘抄。李绿香今年读六年级,是该校2014年度第二学年的阅读之星。
李绿香的字细细的,可却写得用力,厚厚的本子上,每一页都尽可能不留一点空白。字里行间,那种对于阅读的渴望,呼之欲出。从2014年9月至12月末,她总共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75次,大多是散文类的书籍,她说自己最喜欢朱自清。
西坑民族学校地处浙江南部,位于我省重点欠发达地区之一的文成县西坑镇。走进校园大门,一条百米长的长廊中心就是图书角,一架老旧的木制书柜上摆着文史类读物,也有适合低龄段的拼音读本;再向前走,教学楼里最中心的位置就是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图书馆和阅览室每天开放12个小时,方便学生随时借阅,而除了25380册图书外,还有50台电脑便于学生和教师开展电子阅读。
西坑民族学校共有9个年级、20个班级,700多名学生。校长郑新斌说:“省书香校园工程每年为我们送来很多质优价廉的好书,学校还安排经费自行购置了4000册图书。为了能让买来的书,真正为学生喜爱,避免藏‘死书’,在去购书之前,我们先请班主任统计学生们喜欢什么书,然后再带班主任代表一起去杭州的书店进行选购。”据该校图书馆教师郑燕娥统计,2014年图书馆平均每本书被借阅9次,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图书是省书香校园工程捐赠的、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幽默三国》,被借阅了近百次。
西坑镇没有书店,如果想去书店,要去文成县,而从西坑镇去文成县,即使自己开车,也有40分钟的路程。为了能让学生们在假期里也有好书看,今年寒假,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也将照常开放,同时,该校还将在假期里进一步加大校园图书的覆盖率,真正实现抬头可闻书香,低头可览书墨,处处可以阅读。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图书数量少、种类单一、书籍陈旧等问题,让农村学生能多读书、读好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我省于2011年启动实施了第二轮浙江省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工程按照每学年生均5元的标准,由省财政保障,为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以及欠发达地区城镇中小学校配备纸质图书。2014年,在配备200余万册纸质图书的同时,省教育技术中心还组织开展了学生读书征文、书香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征集和示范图书馆评选活动,共评选出721篇优秀读书征文、100个书香校园优秀案例和96个省示范性图书馆(室),推进了全省书香校园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