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诺曼底抢滩”“我送哥哥去当兵”……在不久前的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上演”的是一个个军味浓郁的全省“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首届教学研讨活动中的精彩课堂。
展示区中,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接边、检查、穿衣、扎三口、戴面具,防化服就这样在学生们急促却有条不紊的分解动作中穿好;满满的听课席中,德清县中小学生实践教育中心教师戴恩聪在反馈表上写道:教官要与学生多互动,学生才能在充满挑战和趣味的活动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就在同一时刻,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的会议室里,浙江省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中心教研组会议正在紧张进行。“我们的实践活动,不应该是简单的学工、学农、学军,而应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让专业技术与课程建设、教研活动有机融合,如此才能扎实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对着各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有关负责人这样要求。
蓬勃兴起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近1000个,每年接纳学生实践500余万人次。”10年来蓬勃兴起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让主管这项工作的省教育技术中心勤工俭学部主任蒋辉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如今全省各地有独立建制的综合性实践基地65个,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在建项目3个、正在申报项目2个,省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7个,其中温州市已实现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在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的全覆盖。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近年来,我省着力从机制创新和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2009年,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明确了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功能和运行机制等。
“我省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大致有两种运行机制,都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实际情况的选择。”蒋辉介绍,多元投资机制是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以教育部门为主,吸收社会其他投资,形成多种形式并存的投资机制;而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则以温岭、萧山、长兴等为代表,主体由教育部门投资,并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基本前提下,运用双轨运行的管理模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市内学生只收取基本的活动成本,其他费用全免。”温岭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副校长滕凌志介绍,除了本市的学生,该基地每年还要接待各地企事业单位受训学员上万人次,有效地补充了运营经费的不足。
除了吸引社会投资,不少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都采取了与其他单位共建主题场馆的途径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如当地教育局、关工委、人防局、环保局、司法局等10多个单位先后在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防震减灾、模拟法庭、真人CS演练场地等10多个主题教育场馆。这些单位还委派专业人员担任基地辅导员,给予技术支持与指导。
“我们温州的‘1+X+Y’模式,让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在全市各县(市、区)遍地开花,硕果累累。”当日,温州市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副书记徐健介绍,以温州市本级为例,“1”是指教育部专项资金资助建设中的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温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即将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温州市科技馆、温州市博物馆、景山动物园、景山植物园等则是“X”基地,而特色学校如有着“学与做”特色的温州三中、航模特色的温州四中、塘河教育特色的温州二十一中和生命教育特色的温州八中等都是“Y”基地。“通过排列组合,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课程套餐,供学生们选择。”
专业技术与课程建设、教研活动融合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要加大课程建设和教科研力度。”施建国认为,项目学习要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和独特的教学评价方式,如此才能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012年,我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中心教研组,指导推动全省实践基地建设与内涵发展。2014年以来,素质拓展、科学探究等8个项目教研大组和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协作组先后成立,依托项目平台和组织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2014年6月,浙江省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素质拓展项目”组首次教学研讨会在温岭召开。作为“素质拓展项目”组的“组长”学校,温岭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自己的探索。“2012年,基地与浙师大签订了科研协作协议。”该基地课程和教师发展处负责人郑晓枫介绍,在浙师大的帮助下,基地在理论研究、课程建设、校本研修、课程整合、项目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并通过教师读书会、科研月、三级培训模式等有效促进了教师成长。而专门设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定量表,让不少教师感慨:“以前觉得自己的课上得挺好。如今看到学生对我的评价,便开始反思接下来的课该怎么上了。”
整个10月,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课程办主任钱亚芳和她的同事们都在为“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组首届教学研讨活动而忙碌。“我们的课程开发团队每两个星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都可开发出两三门精品课程,却没有地方可以推广和深度打磨。”钱亚芳认为,如今让全省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起来开展教研活动,让各自在当地都很“孤独”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找到了“同行者”,“没有交流,就不能吸收别人的智慧,更无法得到同行者相互间的鼓励和掌声”。
尽管如此,不少基地仍感觉“吃不饱”。“科学探究”组“组长”学校、德清县中小学生实践教育中心副主任沈琪良认为,中心虽然开发了不少好玩的科学实验、科学探究小游戏,但要达到精品课程的要求,还需有专家组的悉心指导和与同伴间的频繁互动。“如今各基地负责同一课程项目的老师,只能通过网络联系,或者互派教师到其他基地进行交流学习。”平阳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主任陈志文认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高,这需要有专门的准入制度和培训机制,“在现在的培训制度下,我们的专业教师却只能和其他学校的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一起学习”。
“在教学模式上,基地教师和普通学校教师有极大的区别,而目前却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师的培训。同时,我们还希望师范院校能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门的实践教师。”一路陪伴各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发展、成长的蒋辉有一个“很大”的理想,“我们的实践基地,将来要成为全省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阵地”。

占地300亩、投资8000多万元的温岭素质教育实践基地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基地拥有放飞休闲区、学习生活区、认知实践区、运动拓展区四大区块和多个与当地各部门共建的教育场馆,设置了素质拓展、家政训练、科普教育、军事训练等的80多项能力拓展课程。图为11月5日,基地学员正在进行名为“断桥”的拓展训练。

占地300余亩的杭州市萧山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可日接待学生千人。基地拥有教育实训区、军事训练区、拓展训练区、果树栽培区、教育展馆区、野炊体验区和畜禽养殖区等9个区块的40个项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图为11月5日,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正通过显微镜观察从池塘采样出的水生动物。

创办了7年的德清中小学实践教育中心目前拥有培养学生劳动和科技能力的士林基地和侧重拓展训练的五四基地。该中心自主开发了“做中学”系列课程,包含了劳技制作、学农劳动、拓展训练、国防教育、亲子体验活动等的80多个实践活动项目。图为学生们正在上简易机器人课。

2011年底申报为首批“全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学校的舟山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经过3年建设,今年年底将正式开营。该校将通过科普和创新教育、海洋和艺术教育等,全面打造具有群岛新区的海洋特色实践基地。图为教师们正将帆船模型搬入新建成的海洋科技馆。

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自主开发了生存、生活、国防、人防、手工、科普和主题教育等七大课程体系,推出了木工、布艺、拓展、模拟法庭等100多个活动项目,编写了《陶艺》《国防·人防》等5套校本教材。图为10月29日,学员们正在省级教研公开课“生死时速”上试装防化服。

平阳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有着影像艺术、人防教育、模拟驾驶、科技教育、手工制作、民俗文化六大专业类课程。该基地还将传统的木偶戏表演与现代的数码摄影,传统的平阳南拳和现代的健身术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图为10月27日,平阳县萧江二中的学生们正在操控飞机模拟驾驶。

今年3月开营的富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陶艺、水检测、气象观测、造纸与剪纸、电子电工等30余门课程。图为学生正在开展家政生活体验活动。

将于2015年9月正式开营的衢州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为教育部专项经费资助的“全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学校。该校将依托衢州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以“绿色生态”为主题,设置了生活技能、劳动实践、职业体验、生态艺术、魅力山区、野外生存、生物认知等16个模块的80余项活动课程。图为10月26日,衢州市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衢州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已建好的学农场地体验劳动。

10月20日正式开营的象山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迎来了首批学生。占地100余亩的实践基地依托茅洋乡民俗文化村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开设了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军事训练、户外生存与拓展等活动课程。图为学生正在用多米诺骨牌搭成各种形状的图案。

诸暨市东白湖青少年活动营地由诸暨市东白湖镇政府和共青团诸暨市委引入民资创办。在该基地,学生们能参加科普探索、素质拓展、技能培养、磨炼教育等活动。图为学生们正在攀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