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教育中心旧版 > 图文信息
 

智慧教育的浙江探索

2018-01-23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8年1月22日 第08版作者:郭华巍浏览次数:字体:[ ]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标志。近年来,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浙江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自觉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应有之义和战略举措,创新发展理念,聚焦重点难点,完善体制机制,全面发展智慧教育。据教育部科技司2017年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基础教育)》显示,浙江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先行步入应用融合阶段。

四大突破

  突破之一:信息化工作理念从支撑走向引领。面对“互联网+”趋势,我们深刻认识到,浙江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把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2016年,浙江发布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以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强调“把智慧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期望信息技术不仅从外部支撑起教育发展,更内生出教育变革和创新的强大动力。

  突破之二:教学应用从改变知识表征方式到破解教学难点。我们牢固确立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着力以信息化破解教育改革难点。如为破解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带来的教务管理难点,适应走班选课需要,建成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课系统和选修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上课时间和授课老师。为破解课程多样化难点,依托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1384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30门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精品网络课程、3.6万余个微课资源。为破解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不足难点,全面推进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和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新型学习场所建设。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点,大力推进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示范引领教师整体水平提升。

  突破之三:教育教学管理逐步从“经验型”走向“数据型”。围绕评价改革,开发建设了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从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5个方面完整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数据。围绕教育公平,深化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应用,开展转学、学生分布等大数据分析,推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零择校”。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建成教师培训管理平台,每位教师自主登录平台,根据专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围绕教育决策精准化,建成浙江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教育数据中心,基本实现数据共享。

  突破之四:信息化建设机制从主要依靠自身建设走向社会联合。按照“开放、众筹”的思维,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与电信、移动、联通、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开展战略合作。在“之江智慧学习广场”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探索“按用付费”机制,汇聚企事业单位、教师个人等社会各方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五个维度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形态,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制度为保障,运用信息技术对资源配置、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式、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创新,通过数据导向为学习者提供丰富而有差异的学习体验,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目前,智慧教育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际共识和发展阶段等因素,浙江省从“领导力、服务体系、深度应用、教师能力、基础设施”五个维度推进智慧教育。

  领导力是智慧教育发展的首要要素。为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浙江设立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一把手”负责制度,广泛开展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当前,智慧教育的理念已逐步在全省各地落地生根,如杭州市着力构建智慧教育“融·创”学习共同体;温州市整体推进智慧教育;衢州市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展战略;绍兴市柯桥区以局长网络巡课和教育技术应用联盟为抓手,形成校校建有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技术应用教研组,天天开设智慧课堂的良好态势。

  服务体系为智慧教育发展提供空间、场所、工具等支持,包括网络学习空间、新型教室等智慧学习载体和便捷可得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工具等。目前,浙江66%的中小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网络课程、微课等优质资源惠及每一位师生。如嘉兴市茅盾中学按照地理学科分层教学需求,开设了数字化人文地理实验室、地球地质地貌模拟实验室和水文气象土壤实验室3个创新型实验室。

  深度应用是智慧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以信息技术拓展教育教学空间、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实现基于技术的教学创新和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和有效治理,促进个性化学习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浙江共有26个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222所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混合学习、在线学习、创客教育等新型学习方式不断涌现。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智慧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而且必须学会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在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基础上,近年来,浙江省采用“名师引领+社群互助+草根原创”分层推进的模式,建成了209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35个技能大师网络工作室、2378个省级特色教师网络空间。

  基础设施是智慧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目前,浙江中小学校已全面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班级多媒体教学全面普及,62%的中小学校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

六条路径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浙江将通过六条路径全面发展智慧教育,进一步引领教育变革和创新。

  以技术促进课程实施与提升。全面推进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通过技术实现课程的契合、融合和联合,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了解与认识、理解与探究、操作与体验、反思与感悟的全过程。

  以技术提高学习者认知水平。积极应用3D打印、虚拟现实等新技术,通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习变得情境化、生活化,提高认知效果。

  以技术增强学习内驱力。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情境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提供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赋予教育教学活动较好的趣味性和个性化。

  以技术丰富教育供给方式。以网络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方式改变课程形态,丰富教育供给。以之江智慧学习广场汇聚社会优质资源,打破教育资源单一主体配给的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精准化、人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以技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和名师网络工作室等载体,促使教师学会利用技术创新教学,为教师专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径。

  以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建设浙江省教育云计算服务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和教育管理创新支持服务平台,形成浙江省智慧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