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和余姚市东城小学携手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农场项目

信息来源: 余姚市电化教育中心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6- 12- 08 15: 45

  “现在室内温度20.10℃ 、室外23.00℃,室内湿度53.10RH 、室外41.10RH,室内光照1970Lux、室外19135Lux。”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的罗俊老师打开手机网页,就轻松读取了余姚市东城小学智慧农场的相关数据信息。再点击风机开关按钮,风机立刻开始运作。这一切通过手机上的实时图像画面,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我们用互联网技术运作的智慧农场,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远距离的事物也能尽在掌握中!”罗俊老师为上物联网技术课的同学们展示这项最新的成果,这一番介绍与演示让同学们对新技术啧啧称奇。

  罗俊老师口中的“智慧农场”,就是余姚市东城小学的无土栽培实践基地。据东城小学校长陈达介绍,无土栽培实践基地是专门为小学生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而建立的农业科普实验室。它体现了非耕栽培的现代农业理念,具有资源利用高效化、种植栽培立体化、肥水供给一体化、控制技术智能化的特点,是一种绿色安全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东城小学的“屋顶农场”在250平方米的玻璃连栋温室内,采用沙培、水培、气雾培、墙式栽培、槽式栽培等立体式高密度种植方式,充分利用种植空间选择培植物种。师生共同参与植物的栽培和养护,现已种植生菜、芹菜、葱、黄瓜、凤仙花、吊竹梅、常春藤、绿萝及多肉等20多种植物,为学生的日常观察和科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据悉,今年下半年,在余姚市电化教育中心的牵头下,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帮助东城小学开发了学校农场的智能新系统,即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无土栽培的实践基地进行智能化改造,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备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将室内室外的环境信息采集后传输到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的云服务器上,再通过云服务器的计算,对实践基地的电器进行智能控制。之前,该农场的所有电器控制都需要人工管理,手工采集数据,费时费力。如今采用了物联网系统,既方便了师生对基地内植物的观察和分析,也极大地提高了实践基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据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彭金华介绍,物联网专业是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于2015年新开设的一个计算机模块。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高,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不断挖掘内涵,拓展外延,已经开设了包括物联网技术在内的九大专业教学模块。物联网技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红外感应定位为一体,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也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物联网技术能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作为省计算机特色学校,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与教学研究。学校派出了多名电子、计算机专业教师赴广东、上海、杭州等高校和企业进行学习实践,把最新的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教师培养成跨专业多学科的双师型教师。此外,学校还投入专项资金新建了物联网实训室,为教学提供了专业化设备与场地。学校从开设物联网兴趣小组到开设选修课程,从建立物联网会议室到建立专业实训室,从开展课程设置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一步一步经过科学规划与扎实推进,有效提升了物联网的教学实力,也成为了余姚市首个开展物联网专业教学的中职学校。

  此次智慧农场的开发设计,对于师生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项目负责教师在实践中对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与的学生获得了更多实训的机会,提高了技能水平,激发了学生了解专业、钻研科技、服务社会的热情。如今,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师生们有信心通过进一步探索,在本校研究与开发新的系统,在智能教学、智能监控、智能分析、智能管理方面发挥作用,为学校的精准化教学、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